分享至:
市委書記戴源(中)在上岡鎮調研城鄉建設情況。市委常委、秘書長崔浩,市政協副主席管亞光等參加;縣委書記陳平、縣長祁從峰等陪同。郜野喬攝
8月29日,市委書記戴源來我縣調研產業發展和城鄉建設情況。他強調,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,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,圍繞省、市委全會決策部署,堅定踐行“兩海兩綠”發展路徑,打造特色產業集群,構筑創新創業高地,奮力開創工作新局面,向人民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。市委常委、秘書長崔浩,市政協副主席管亞光等參加;縣委書記陳平、縣長祁從峰等陪同。
推進農房改造是改善民生福祉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程。“什么時候搬進來的?”“新房建得如何?”“補了多少差價?”在九龍口鎮梅蘇村和恒濟鎮吉興村的農民集中居住點,戴源走進農戶家中,詳細了解建房政策落實、家庭投入和搬遷后的生活情況。他說,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,關鍵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切實尊重群眾意愿,結合自身實際,高標準加快補齊這塊短板。現代農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,戴源在上海光明集團建湖優質水稻生產基地和正源創輝農業公司,與種糧大戶和企業負責人親切交談,仔細了解經營規模、富民帶動、服務需求等情況。他指出,這兩個項目充分體現了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,為內陸縣份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一個成功范例,要進一步整合現有資源,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,全面提高核心競爭力。產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基,戴源先后來到東西發動機配件、般若電子、振華工業、鴻達閥門等企業,實地了解發展情況、科研水平和存在困難。他希望地方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深度推動校企合作,堅持轉型不轉行,升級不跳級,幫助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。
在上岡鎮市民廣場,戴源希望當地依托大市區城北物流園發展,努力打造城市副中心。建湖高鐵綜合客運樞紐項目計劃于11月30日竣工,戴源指出,建湖站已經走在全市各沿線高鐵站建設的前列,要繼續嚴把工程質量關,更加注重施工安全,切實為地方發展打好基礎。建湖縣人民醫院是全市縣級唯一的三級乙等綜合醫院,戴源詳細了解醫院信息化水平和健康扶貧情況,希望醫院加大人才引進力度,加快推進“醫聯體”建設,實現更好發展。戴源還瞻仰了華中魯藝抗日殉難烈士陵園,了解陵園建設情況,要求把紅色資源利用好,講好紅色故事,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,努力從英烈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。
調研中,戴源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我縣工作情況匯報,對我縣良好產業發展勢頭,嶄新城鄉建設風貌,全面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社會事業建設給予充分肯定。戴源指出,建湖創新創業氛圍濃厚,隨著“高鐵時代”的來臨,長三角一體化、淮河生態經濟帶等國家戰略在此疊加,農房改造工作的深入實施,將帶來一系列新的發展機遇,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,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,堅定踐行“兩海兩綠”發展路徑,積極打造特色產業集群,努力構筑創新創業高地。要切實尊重群眾意愿,深入探索農房改造新的管理模式,大力推進土地流轉,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,積極試點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化,切實推動農房改造這項工作走到全市乃至全省前列。要找準產業發展方向,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,持續推進“三項清理”,加快綠色高效農業發展,提高畝均效益,提升產業競爭力,大力發展生態旅游,努力打造特色產業集群。要緊扣“兩不愁三保障”目標,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,全面提高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發展水平,努力提升城市建設水平,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會。
戴源強調,建湖要扎實開展即將到來的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主題教育活動,用足用好紅色資源,不斷激發“不忘初心”的內在動力;更多關注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,切實體現“不忘初心”的實際作為,打造忠誠、干凈、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,奮力開創工作新局面,向人民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。
陳平匯報了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。他說,今年以來,我縣圍繞中央和省委部署,認真貫徹市委七屆八次全會精神,堅定踐行“兩海兩綠”發展路徑,全力推動穩中求進、穩中優進,高質量發展取得了可喜成績,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的變化。重點抓好四個關節點:一是強支撐,推動產業轉型升級。圍繞加快產業轉型升級,既抓產業也抓企業,既抓增量也抓存量,培育主導產業,重抓產業項目,做大做強企業,提升載體能力,走出一條具有建湖特色的產業轉型發展之路。二是促開放,創塑城市競爭優勢。突出做美城市、優化環境、全民創業、接軌上海,提升城市開放度,增強城市競爭力,贏得發展主動權。三是抓生態,放大綠色品牌效應。堅持把良好生態作為發展的最大優勢和品牌,始終踐行綠色發展理念,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,在全市首家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,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、PM2.5濃度、地表水質等關鍵性環境指標,均位居全市前列。四是補短板,提升群眾幸福指數。始終站在群眾的角度想問題、作決策,按照“群眾有感受、受益面廣泛、資金有保障、當年見成效”的原則,加快實施年度10項民生實事工程,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,扎實抓好農民住房條件改善工作,努力交出一份群眾滿意的民生答卷。
吳旭剛?